@本报记者:如歌中唱的“从江海湖畔,到戈壁荒滩,从繁华都市,到大漠边关,踏着前辈的足迹,肩负着组织的重托,我们援疆”,历时四年,一千多个日日夜夜,来自湖北交职院的援疆团队们,用满腔的热情、十足的干劲、扎实的工作,在古韵悠远的西北疆域书写着天堑变坦途的豪迈篇章。他们感受过收获胜利时的喜悦,也经历了背井离乡的愁苦,无论如何,这些难忘的回忆,必将成为终身财富。
@刘唐:以前我总羡慕指挥部的工作人员,以为指挥部轻松自在,没有多少实际任务,常开玩笑说,“我有一个梦想,就是在指挥部上班”。真正到了新疆代建指挥部实际工作,完全颠覆了我原来的想象。在监理单位工作,顺着别人指引的方向走好就行,在指挥部,凡事都需要自己提前谋划和安排,有更强的前瞻性。从主要负责技术到同时管理技术、试验和合同部门,工作角色和考虑问题的视角都需进行转换,刚开始的确是个挑战。在不断地学习和调整中,从被管理到管理,我逐渐适应了角色,既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把控技术试验等工作,又学会了组织、统筹和协调各部门协力办事,个人能力再强也有限,团结就是力量。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成长的平台。
@李苏宁:2011年初,我作为先锋部队,第一批进疆开展驻地建设,刚到精河县驻地时,只有空空的房子,墙壁污迹斑驳,地上都是厚厚的沙土,从打扫卫生、刷墙、铺地板到购置锅碗瓢盆、家具设备,我们白手起家,从无到有。援疆路上,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,始终拼搏前行,如今,随着项目顺利交工,我也圆满完成了后勤保障任务,没有辜负学院的重托。在花甲之年,还能为学院援疆代建项目出一份力,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。 @南腊元:我见证了项目从筹备到交工的全过程。四年来,我们“为大家、舍小家”,特别是年轻同志,刚结完婚却远赴边疆,孩子刚出生也不能伴其左右,父母年迈也没法好好尽孝,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在了新疆、奉献给了新疆999策略白菜手机论坛全讯导航建设事业。但一路走来,我们无怨无悔,勇往直前。在这四年的工作中,我获益良多,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,如何在工作中锻炼提升自己。这些,不仅仅是工作经验的积累,更是人生中难得的历练,也是我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。
@罗大庆:感受最深的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。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,项目工程参建单位既有新疆本土企业,又有内地各地方单位,人员组成复杂,作为组织、管理、协调的代建指挥部,面临不同民族社会文化,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信仰交织一起,错综复杂,直接影响工作习惯、态度、工作方式,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和习惯开展工作。而且远离家乡,领导、朋友、亲人对这种复杂的文化差异也爱莫能助,只有自我疏通,常觉得孤立无援、力不从心,所幸代建指挥部全体齐心协力、相互帮助,了解尊重对方,理解适应对方,最后用真情以身示范感染对方,有时候一件看似简单事情,处理过程和付出艰辛比想象多的多,援疆四年,是支援和奉献的四年,更是我历练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四年。
@李传元:“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,不来新疆不知牛羊肉味之美”。两年的援疆经历,不仅丰富了人生,锻炼了能力,开阔了视野,磨练了意志,而且荡涤了我身上的浮躁之气,将成为丰富我人生阅历的重要篇章,受益终生。新疆悠久的历史文化、独特风景和纯朴的民族风情,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的深远意义。我的人生价值必在援疆中得以绽放。
@唐棘:由学院的一名普通司机变成指挥部车队的管理者,四年的历练,我真切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。工作中我学会了思考,看待问题不再率性而为,而是站在指挥部的立场上顾全大局;遇到问题不再直接往领导那里一交了事,而是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想办法解决问题,对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也要提供几个解决思路,供领导决策。我还学会了沟通,对于工作中产生的矛盾,学着换位思考,维护团结。平时我还经常与车队的同事谈心,了解他们的想法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。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车队运行四年来无一例责任事故,为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。四年代建,我在工作中逐渐成长,逐渐懂得人情世故,学会做人做事,这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,值得我一生回味。
@牛亚峰:很荣幸作为一名实习生来到学院代建指挥部从事试验检测工作,对于刚从校门出来的我,既是机遇、也是挑战,这个平台让我把大学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,操作陌生的仪器、去做看似简单自己却又无从下手的试验、处理试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、在得出实验结果后写报告等等,从反复的实践中我学到了专业技术,积累了技术经验,学会在试验检测工作中更安全、优质、高效的工作,学习工作作风也更为严谨。感谢学院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。